新闻资讯

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,真有那么大吗?

  华尔街见闻

  证券认为,美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,但并未边际恶化。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:美国企业债市场面临到期与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;美债的真正供给考验,或在下半年债限解决和减税落地,预计美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 QE 进行配合。

  被市场热烈讨论的“2025 年美债到期规模大幅上升至 9 万亿美元”、“6 月到期规模就高达 6 万亿美元”两则消息,究竟如何看待?

  4月23日,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,市场热议美债的到期偿付压力,存在一定误解,美国国债的到期偿付和新增供给规模确实不低,但并未边际恶化。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于:

之一,美国企业债市场面临到期与基本面恶化的双重压力;第二,美国国债的真正供给考验,或在下半年债限解决和减税落地,预计联储会开启新一轮结构性 QE 进行配合。

  美债到期偿付“危机”,市场存在误解

  针对市场任意的美债到期偿付“危机”,中信建投证券报告认为,市场存在误解:

(1)2025 年美债到期规模出现尖峰是“假象”

所谓2025年美债到期规模“尖峰”完全是统计 *** 的产物。由于短期国库券全部期限在1年以内,导致任何一年的到期规模看起来都异常庞大。实际上,2024年和2025年的实际到期规模差异并不显著,考虑到2025年仍将大量依赖短债融资,2026年的实际到期规模很可能也在9万亿左右。

(2)中长期美债的到期压力实际在下降

数据显示,虽然总到期规模表面很高,但核心组成部分是短期国库券,而关键的中长期附息国债到期规模反而呈现下降趋势,2025年甚至低于2023年和2024年的水平。短期国库券主要持有者为货币基金等机构,对长端利率影响有限。

(3)美债总体供给压力未恶化

更精准的供给压力指标是财政部公布的附息国债拍卖计划,因其同时包含了续作到期债券和新增发行。数据表明,自2023年8月上调拍卖规模后,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,发行节奏保持稳定,特别是10年期美债发行量未再增加。

  报告认为,整体看,近年来美国国债的到期和新增一直不低,并非今年独有;此外,美债违约概率低,眼下利率水平高,将低利率到期老券置换成高利率新发券,对市场有吸引力。因此,单纯从到期偿付规模来论证美债市场存在风险,逻辑上有瑕疵。

  到期偿付压力更多体现在美国信用债市场

  相比国债市场,美国企业债领域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风险点,主要面临三重压力:

到期规模持续攀升

自2023年起,美国企业债到期规模进入上升通道,2025年将达到9100亿美元,较上年增加450亿,预计2026年仍将显著上升。

重置成本大幅增加

2020-2021年疫情期间,美国企业在超低利率环境下大量发债,高等级企业债平均收益率仅为2-3%。而随着加息周期开启,近两年收益率已切换到5-6%的高位。数据显示,低利率时期发行的企业债到2025年到期规模达2600亿左右,较2024年增加300亿,这意味着企业债务成本将大幅攀升。

经济下行威胁基本面

美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,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关税政策可能带来额外冲击,企业经营压力增加,将对债务偿付构成挑战。历史经验表明,随着经济走弱,高收益债信用利差往往扩大,企业债市场恶化风险升高。

  然而,中信建投证券在报告中指出,企业债市场恶化不一定直接演变为流动性危机,其向国债市场的传导需要更复杂的宏观条件。

  下半年才是美债的真正考验期

  从此前美债的交易经验来看,滚动到期的规模问题,一般关注度不高,供给端会造成美债波动的主题事件,主要是债务上限解决后的短债发行潮和财政部增发中长债,这两个问题在下半年可能都会出现。

债限解除后的供给冲击

历史数据显示,在财政部TGA账户大幅走高的过程中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往往上行。目前两党已就预算案达成框架性一致,债务上限问题将在2-3季度得到解决,这意味着短期国库券将大量发行,TGA账户将得到重建。若届时美债基础面处于不利环境,收益率波动可能被放大。

减税政策加剧发债压力

特朗普版减税方案预计将在未来十年新增1.3万亿赤字,每年平均增加1300亿美元融资需求。由于短债占比已超过合理水平,财政部可能被迫增加中长期国债发行规模。2023年8月,财政部上调中长债发行规模后,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5%。

美联储可能推出结构性QE

面对供给压力,美联储很可能在适当时点结束缩表,开启结构性QE,并放松商业银行的补充杠杆率等限制,以对冲国债供给压力。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
 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
  • 建发拿下成都杭州“地王”,2025年要全力增长,销售目标1500亿
  • Prada集团首席营销官Lorenzo Bertelli:表达者应让自己被理解,而非受众去费力思索
  • 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X1 Turbo,价格仅为DeepSeek的25%
  • 华尔街目前并不担心债券收益率上升
  • 三部门提出17条举措,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
  •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.1%,上海的信心从何而来?
  • 首个国产“聪明药”获批,缺货潮有望缓解吗?
  • 威瑞森、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T-Mobile因贸易战准备向消费者提价
  • 十部门:到2027年,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%
  • 地方新闻精选 | 青岛将给三孩家庭发放10万元购房补贴 郑州城管局辟谣禁止早晚遛狗
  • 俄官方证实一名俄军方高级官员在汽车爆炸中丧生
  • 调查丨当节气出现“时差”,陕西的果农们经历着什么?
  • IPO雷达|15年间四冲上市,做中药饮片的新荷花盈利能力大幅下滑
  • 美联储官员:货币政策不会立即改变,金融市场波动或致美国经济增长承压
  • 苏炳添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
  • 关键词: